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从不计较刻度,也不称量付出,是千万双手共同托起的舟,载着陌生的温暖,驶向彼此的渡口。
7月底山东青岛的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发布现场,十堰迎来双喜临门:茅箭区武当路街道路北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小水滴志愿者蒋德新获评“全国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一个在社区里编织邻里互助网,一个在库区守护生命之水。两地隔山相望,却因同样的志愿精神,在2025年盛夏共同登上全国志愿服务最高领奖台。
路北社区的荣誉墙上,刚刚挂上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闪亮牌匾。这个由中央社会工作部等22个部门联合评选的奖项,见证了社区2489个日夜的温暖坚守。
走进社区服务中心,“邻里百宝屋”的创意令人眼前一亮。居民们将闲置工具集中存放,需要时随借随还,构建起社区服务的“微循环”。
精准对接需求是这个社区的服务密码。在武当路街道,志愿者们将目光投向最需要关怀的群体:“一老一小”、家庭妇女、残疾人。
依托智慧小程序,社区上线七类定制服务:“结对帮扶敲门行动”温暖孤寡老人的家门,“服务上门助餐助洁”解决生活难题。130余家爱心商户、260位结对老人、2000余人次服务记录,编织成社区互助网络。
当路北社区的志愿者敲响老人家门时,蒋德新和妻子正在丹江口水库挥汗清漂。这位前渔民的人生轨迹因长江“十年禁渔”而改变——2019年,他毅然上交9条渔船,从“捕鱼人”转身为“护水人”。他牵头的德新护水志愿服务队从16人壮大到186人,累计服务时长1600小时。80余场节水课堂、5000份宣传资料、2500人次的培训量,让“守井人”精神在库区生根发芽。
丹江口库区的清漂船上,蒋德新夫妻仍在挥网;路北社区的“邻里百宝屋”里,工具借还记录又添新页。当十堰的33万志愿者每天醒来,他们面前是170公里汉江清漂防线,是63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是2489条需要守护的河流。
志愿精神在这里不是口号,而是320万人共同的生存方式。从社区服务到守水护水,从一个人的坚持到一座城的行动,十堰用“志愿红”守护着“生态绿”,守护着“邻里美”,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在十堰根深蒂固。
新闻链接: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