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新语丨当善良成为一种本能

时间:2025-07-22 14:03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网评论员 陈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强调"德性在于习惯"。

夏日的十堰郧阳区街头,三位少年弯腰推车的背影,成为城市最动人的风景线。郧阳区实验中学的王浩宇、江俊辉与城关一中的王致远,用他们帮助老人推车的平凡举动,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投下了一枚关于善良的震撼弹。这不仅仅是一次偶发的助人行为,更是年轻一代对“事不关己”社会心态的无声反驳——当许多人还在讨论“帮不帮”时,这些少年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善良”常被异化为一种需要权衡的成本。成年人计算着时间成本、风险系数甚至法律后果,而三位少年的善举却呈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本真。这种不假思索的善良,恰恰揭示了道德最纯粹的本质——它应当是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存在,如同呼吸般自然。三位少年的行为表明,真正的善良不需要复杂的道德推理,它已经内化为他们的第二天性。

这些少年推车的画面,构成了对当代教育最生动的叩问。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生态中,我们是否给“做人”这门课留足了课时?三位少年用行动证明,德育不是试卷上的标准答案,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生命实践。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看不见教育的发生。”当王浩宇们自然而然地停下脚步帮助陌生人时,我们看到了这种“无形教育”的成功范例。他们的行为拆穿了“0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类粗暴标签,展现出年轻一代未被功利主义完全侵蚀的精神绿洲。

三位少年的背影,映照出城市文明的真实刻度。一座城市的温度,不在于它的摩天大楼有多高,而在于它的市民是否会为陌生人停下脚步。

这个夏天,三位少年推车的动作或许只持续了几分钟,但它推动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车轮。他们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展现了未被世俗磨钝的少年心性——那种不为掌声而行善的本真,不为回报而助人的纯粹。在这个容易愤世嫉俗的时代,让我们记住十堰郧阳街头的这一幕:当善良成为本能,人性就永远有希望。正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三位少年的善举终将在更多人心中激起回响。

相关链接:

十堰郧阳:三名少年善心援手助老人

编辑:陆兴敏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