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文澜,龙游贡水;近悦远来,诗意珠山。
宣恩仙山贡水旅游区,湖北唯一以县城核心区域为支撑的AAAA级景区,惹溪街的烤鱼飘香,凌波桥的铁花游龙,墨龙桥的夜宴贡秀,浪漫宣恩的烟火气串联起民宿集群、餐饮街区、露营基地与商业综合体,短短半年接待游客90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亿元,“仙山贡水・浪漫宣恩”的火爆“出圈”,为全面振兴注入了生机活力。
宣恩城区夜景。
文旅“出圈”是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厚积薄发,更是检验干部素质能力的大战大考,“景城一体”折射出的干部能力作风之变,是撬动珠山镇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点,更是推进新时代社会转型的力量支撑。
思想之变引领行动突围
宣恩城区,人因旅聚,旅以人兴。“城即是景、景即是城”的深度融合,缔造了一组组傲人的数据:2025年1至6月,龙游贡水接待游客15.02万人次,创收1109.33万元,同比增长126.02%;狮子关景区纳入“仙山贡水全域旅游带”,接待游客50万人次,创收超过3500万元,“一城两关多节点”布局“串珠成链”效应初步显现。
龙游贡水。
比数据更让人振奋的,是思想破冰后的豁然开朗。宣恩县珠山镇全力推进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以过硬能力作风落实县域“一城两关”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深化镇域特色研究、服务旅游发展、推进制度创新上解放思想,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能力作风建设,驰而不息推动干部转观念、提能力、改作风、抓落实。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珠山镇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开展“每周一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专题学、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专题研学读书班次封闭学、中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化学“四学联动”模式,推动理论学习提质增效。
全面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为民服务、干部素质提升结合起来,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手把手解决群众困难,通过一线走访、平台征集等渠道,走访调研26次2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诉求50余条,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1个。
推动民生实事落地。建立领导班子认领工作清单,推动解决群众出行、人畜饮水、特色产业、用电用网等民生实事9件,推进服务“一老一小”群体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14处,建设邻里幸福食堂、托育中心3处,配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让群众深刻感受到作风建设成效。
能力之变促进担当作为
仙山贡水旅游区火爆出圈的背后,是一场“以文化为魂、以服务为脉” 的城市进化实验,更是一个“会主动作为、能全民宠客”的能力训练场。
俗话说,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应对突如其来的大客流,需要一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珠山镇连续五年狠抓能力作风建设,接续开展“作风建设年”“素质提升年”行动,以党员起步、从干部做起、向基层延伸,持续推动能力作风建设见行见效。
珠山镇抓实文旅服务专业培训赋能,推进问需式、点单式培训,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每月开展1次系统式课堂学习,围绕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头脑风暴”互动交流,全面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坚持“用文化振兴人,靠人振兴文化”的工作思路,实现挖掘珠山故事与干部培养双向激活“因子”,开展“一台大戏”创作行动,组建珠山青年话剧社,融入本地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典型案例,全方位提升珠山青年干部综合素养水平。
“请进来”更要“走出去”,珠山镇全面强化实践实战锻炼,推动优秀干部资源“上挂”“下派”,从州县两级选派3名干部到乡镇领导班子挂职,选派16名干部到13个村(社区)任职,选聘7名年轻干部赴武汉、杭州等地跟岗锻炼,让干部在多岗位历练中壮筋骨、长才干。坚持岗位比武练兵,常态化开展“岗位大练兵”“擂台大比武”,以劳动实践为纽带,构建“场景化调研-靶向化服务-创造性转化”全链条成长路径,通过实劳动、实调研、实服务“三实行动”,建立沉浸式基层实践体系,促进大胆创新实践,学以致用。
“通过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干部能力本领持续提升,实现了从‘干了就算’到‘干就干好’的转变。”珠山镇党委书记谢迭胜说,干部能力素质集中体现在文旅发展的方方面面,无论狮子关景区商业业态集中整顿,还是东门关康养旅游度假区的项目建设,或者县城志愿服务的暖心“出圈”,面对日渐稳定的大客流,珠山镇的党员干部敢作善为,稳稳接住了“泼天的流量”。
落实之变打开发展新天地
从过去匆匆“看一眼”变成愿意留下“住一宿”,从旅游路过“刹一脚”到列入行程“新攻略”,宣恩县珠山镇的民宿产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2025年宣恩酒店和民宿平均入住率超过62%,同期增长10%以上。
数字反映的是旅游市场的活力,更彰显的是新的投资机遇和发展方向,民宿正成为连接山水人文景观的重要纽带,民宿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党员干部群众共同缔造的成果。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悄然改变,成为文旅事业发展的集中展现。
宣恩城区。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珠山镇充分发挥城关镇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床位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城乡精品民宿的建设步伐,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镇域狮子关区域聚集了30多家精品民宿,东门关“猫窝民宿”实现标准化托管运营,莲花坝“自营+托管”运营民宿,形成了资源共享、客源互推的集聚效应,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激活和风险的共同承担。
高位谋划,更要抱团发展。珠山镇属集体经营公司稳步推进战略改革,将13个村社区的集体资产统一“打包”,将“镇字号”企业赋能“城乡治理”的责任,改组成立了宣恩县聚发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闲置资源、低效资产和沉睡资金的高效整合。“上湖塘片区惹溪街的烤活鱼经济的火爆出圈,带动了周边停车位的紧俏。”珠山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赵洁晶介绍,该镇组织党员干部高频次入户协商,规划统筹车位布局,提升了富余车位市场价值。
“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信心!”党员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有了文旅产业的“现象级”指引,集体资产成为巨大资源和财富,以往很多闲置的“散货”,现在“包装”销售紧俏起来了,思想之变带动能力之变,能力提升促进担当作为的故事,正在珠山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呈现。
“出圈”不易,长红更难。如何把“流量”变“留量”?珠山镇一项项任务压茬推进,一个个部署有序落实,聚焦制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一个难题、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探索破题“发展红利分配不均”的矛盾点,聚焦居民最关心的噪音、环境、出行等痛点,通过“精准施策解难题、多元共治聚合力、宣传浸润塑认同”三大路径,推动文旅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