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飞机就有志愿者引导,凭登机牌还能免景区门票,来十堰旅行太省心了!”9月中旬,来自上海的游客杨鹏菲在武当山景区游览时,连连向同伴称赞。
今年截至9月14日,武当山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达10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3.7%。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我市加快交旅融合发展,推动十堰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发展强市”阔步迈进的鲜活实践。
铁空联运打通引客“黄金通道”
“乘专列直达景区,还能一路欣赏风景,真方便。”9月13日,武汉游客陈晨高兴地说。当天,这趟载着825名游客的旅游专列缓缓停靠十堰火车站,标志着“武汉—十堰万人旅游专列”活动正式启动。这是继川渝万人专列之后,十堰推出的又一规模化引客举措。
航空方面,十堰以武当山机场为核心,编织起“铁空一体”的文旅交通网络。今年以来,武当山机场持续优化航线布局,截至9月14日,累计起降航班1万余架次,输送旅客、运输货邮分别增长113.7%和102%。
同时,机场联合航空公司及多地文旅部门,推出十余条“航空+旅游”定制线路,涵盖“神武峡”省内精品游、“武当山+周边”深度游以及“鄂豫陕”跨区域联动游。暑运期间,仅航旅团队就有5000人次前来十堰。此外,异地车辆7天免费停车、高校学生机票补贴、凭登机牌免景区门票等多项惠民政策,也将交通便利转化为游客“说走就走”的强劲动力。
“我们要让游客既能快抵达,更能慢体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旅游专列串联丹江口、郧西、竹山等县市区景点,还是“航空+旅游”线路整合核心景区,都是为了破解传统旅游“赶路式打卡”的痛点。如今,游客乘专列可游览武当山、丹江口大坝等景区,乘飞机则可便捷开启跨省旅程。“快进慢游”的模式,正让十堰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仪的旅游目的地。
从“单点打卡”到“全域沉浸”
“白天在丹江口大坝眺望‘亚洲天池’,夜晚在竹溪武陵不夜城欣赏皮影戏,这样的旅行真够味!”9月24日,武汉游客李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她的十堰之旅,图片中非遗展演与特色美食相映成趣,引来众多点赞。这是十堰文旅从“单点吸引”向“全域辐射”转型的生动缩影。
7月,2025“神武峡”国际文旅推介活动在武当山特区举行。这条串联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等9处5A级景区和7处世界级地标的线路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近年来,十堰以武当山、丹江口水库两大世界级 IP为牵引,整合全域资源,打造多元化产品体系。
在“武汉—十堰旅游专列”行程中,游客既能在郧西五龙河观赏秀丽山水,也能在竹溪武陵不夜城感受夜间经济与民俗文化的激情碰撞;在“鄂豫陕跨省自驾游”线路中,武当山与河南金丝峡、陕西恐龙遗迹园联动,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十堰还推出多项定制化体验:面向年轻人推出“武当山太极文化研学游”,邀请武术名家亲授太极功法,讲解道家养生智慧;面向家庭游客推出“丹江口环库亲子游”,设置南水北调科普、水库垂钓等互动环节;就连非遗文化也被巧妙“镶嵌”进旅游场景,郧阳凤凰灯舞、竹山皮影戏等展演走进景区,让游客在畅游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要让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变为‘深度沉浸’,真切体验仙山秀水汽车城的独特韵味。”市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以“细节温度”留住游客
“从走下专列到入住酒店,一路都有志愿者引导,还收到定制游玩攻略,十堰的服务真是贴心周到。”9月16日,在第六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现场,来自内蒙古的参赛选手武海鹏对十堰赞不绝口。这场全国性赛事的成功举办,成为十堰展示精细化服务的重要窗口。
在十堰,文旅服务的“温度”藏于细微之处:旅游专列沿线县市区成立专项接待工作组,统筹交通接驳、住宿餐饮,让游客全程无忧;武陵不夜城为专列游客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演出场次,诚意满满;各大景区增设志愿服务岗,完善多语种导览标识,关怀入微;武当山机场优化值机、安检流程,为团队旅客开通专属通道,航站楼内商铺同步推出乘机享折扣活动。
“这些细微举措,让游客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武当山机场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暑运期间,不少游客特意延长在堰停留时间。
为及时响应游客需求,十堰还建立起游客意见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景区服务热线、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收集反馈,第一时间化解游客在住宿、餐饮、游览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上个月有游客反映景区停车场标识不够清晰,我们当天就增补了指引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务实态度,让十堰成为越来越多外地游客的“二番游”目的地。
从“流量”到“留量”深度转化
夜幕降临,武陵不夜城灯火璀璨。光影街“十里洋场”舞台前人潮涌动,复古火车汽笛长鸣,喷薄而出的七彩烟雾与快闪表演交相辉映。8月15日晚,这场行进式实景演绎吸引了上千名游客驻足。
以武陵不夜城等为代表,文旅热度的持续攀升,直接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据统计,今年暑运期间,十堰重点景区周边酒店入住率同比提升40%,武陵不夜城等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60%,“文旅+消费”的乘数效应日益凸显。
此外,十堰积极推动“文旅+”跨界融合:依托汽车城底蕴,打造“东风汽车工业旅游区”,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工业脉动;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文旅+民宿”“文旅+采摘”模式,郧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丹江口习家店镇等乡村旅游点成为新晋打卡地,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通过“航空+旅游”“专列游”等活动的成功开展,十堰文旅元素多次登上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十堰文旅#话题播放量已突破5亿次。
“‘太极武当,上善十堰’的品牌影响力正持续扩大。”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全域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服务保障能级,推动文旅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升级。”(记者 周仑)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