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油拌饭、牛油火锅、黄油牛排……这些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背后都离不开动物油脂的香气。但过量摄入动物油脂,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甚至加速肿瘤生长。关于“吃油”的那些事,一文掌握↓
肿瘤喜欢这3种油
此前,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以猪油、牛油、黄油等动物脂肪为主的高脂肪饮食,会削弱免疫细胞功能,加速肿瘤生长;而植物脂肪能保护免疫细胞功能,维持其抗肿瘤功能。
这一差异与油脂的脂肪酸构成密切相关:动物油通常富含大量饱和脂肪酸,而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建议,应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并适当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相较于牛油和黄油,猪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动物油脂,其富含多种营养素,适量食用对健康有一定益处,但需要掌握正确吃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30克,其中,猪油占比应控制在50%以下;使用猪油炒菜时,建议热锅冷油,以减少致癌物产生概率;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谨慎食用。
饱和脂肪酸:
多见于肥肉、奶油、椰子油、棕榈油。
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多见于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多见于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
如何选择食用油?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
脂肪摄入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饱和脂肪酸要在10%以下,反式脂肪酸不得超过1%,亚麻酸(ω-3脂肪酸)与亚油酸(ω-6脂肪酸)的比例为1∶4~1∶6比较健康。
健康好油三要素
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有丰富的营养伴随物;没有或极少存在有害物质。
吃对油很重要
“三高”人群适合吃这些油
对于“三高”人群和老年人来说,日常用油,首先要控制量,其次,推荐有助于抗炎的亚麻籽油和有助于降低血脂的菜籽油。
这些油真不建议吃
同时,对于开封较久、反复煎炸的油以及小作坊的“自榨油”,食用时也要当心,它们存在健康风险。
开封时间过长的油
开封时间过长的食用油会与空气发生氧化,加速变质,所以每次用完油都要盖好。此外,食用油开封后,最好在3个月内吃完。
反复煎炸的油
反复煎炸的油,容易产生致癌物,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对健康不利。
小作坊的“自榨油”
“自榨油”有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的风险。
一方面,“自榨油”的原材料有可能已经发霉、变质;另一方面,小作坊生产环境较差,机器也较脏,生产出来的“自榨油”没有经过精炼,无法彻底除掉杂质和有害物质。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