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军店法庭:86份土地租赁合同背后的“薪”事与心安

时间:2025-09-11 15:29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刘睿 李超)临近白露节气的房县化龙堰镇,秋意渐浓,但镇综治中心调解室内却温暖如春。两份调解协议整齐地摆在桌上,密密麻麻地按着86个手印,涉及两个村86名农户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终于圆满化解。

1

86户“一家不漏”地完成了调解协议签订

“多亏了法庭和镇里的共同努力,帮我们拿回了工资,解决了土地租赁问题!”领到工资的农户李某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这起纠纷源于一起育苗土地租赁合同纠纷。被告租赁化龙堰镇86户农户的土地用于苗木种植,后因经营不善,不仅土地租金迟迟未付,连雇佣农户干活的11万余元工资也没了着落。更棘手的是,被告一度选择逃避,拒接电话、人迹难寻,农户们多次围堵讨要无果,影响面广。

化龙堰镇综治中心将该纠纷“点单”至军店法庭,法庭法官发现这并非一起简单的合同纠纷:案涉两个行政村,86户农户,其中26户来自一个村,60户来自邻村,农户们情绪激动:“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租金是我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不少农户依靠土地租金和育苗劳务工资维持生计。

“案件涉及众多农户切身利益,不能就案办案,必须主动出击、化解矛盾,彻底解决纠纷。”军店法庭负责人与镇党委副书记陈华海沟通案情时说道。在党委支持下,陈书记作为联络人,两个案涉村书记全程配合,法庭与化龙堰镇综治中心启动联动解纷工作机制,成立专项工作组。

2

3

成立专案调解组,走村访户收集资料

“必须把人找到,把情况摸清,绝不能落下任何一户!”法官带着团队在一个月内三次上门,踏遍两个村组,与86户农户一一见面,倾听诉求、核实金额、建立台账。同时,多方辗转联系,终于将已离开辖区的被告劝返并参与调解。

一个月内,调解组也先后组织了三轮调解。前两轮调解主要在两个村分别进行,听取农户诉求,“背对背”与被告方商讨解决方案。最后一轮调解在镇综治中心进行,被告公司与农户代表面对面沟通。

4     1-1

与农户代表面对面听取诉求

53-1

协调企业负责人回房商议解纷方案

2-16

组织案涉农户协商具体方案

调解并非一帆风顺。农户最急的是工资,被告最难的是现金流。调解组认为,群众工资是首要问题,必须优先解决。基于这一共识,法庭没有“一判了之”,而是协同综治中心、村民代表反复磋商,最终提出“工资优先支付+租金分期或变现清偿”的方案:工资在2026年2月15日前分三期全额兑付;苗木由原告所在村集体自行处置变现后偿付租金,不足部分由被告补足,并现场签署协议。

7

26名农户在村党群中心会议室签订协议

“这下工钱有着落了!”签完字的那一刻,不少农户攥着协议书久久不愿离开,眼眶泛红。这86份协议,不仅解了农户的“薪”事,更安了老百姓的心。协议签订后,调解工作组持续跟踪履行情况,确保协议得到全面落实。

军店法庭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处理纠纷,不能只坐堂问案,要把矛盾真正化解在田间地头。这86户的纠纷能圆满解决,是对群众难题绝不‘漏一人’的坚持,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高调解率一直是房县法院军店法庭的“金色名片”。仅今年1—8月,法庭审结案件234件,其中47.9%以调解方式结案。正如法庭负责人所说,法庭工作不仅要恪守法律公正,更要体现司法温度。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得益于党委领导下的多元解纷机制,更得益于办案干警定分止争的执着坚守。

如今,苗木地里又是一片生机勃勃,农户们继续在土地上耕耘着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军店法庭也将持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与基层治理单位深度融合,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绘就司法为民的动人画卷。

编辑:于子涵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