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为祖国争光 为军旗添彩——探营胜利日阅兵集训点》中,一位受阅官兵的身影令十堰人格外自豪,他就是郧阳籍现役军人杨玉柱,这位被誉为“铁甲神医”的一级军士长,今年已是第四次担负受阅保障工作。26年的专业坚守,完美诠释了他“阅兵场就是练兵场”的使命与担当。
让我们循着报道,一起来感受十堰人杨玉柱的家国情怀,聆听他的坚守与担当。
“阅兵场就是练兵场”。
“报告,车辆故障报警。”训练场上,一辆战车跟随方队行驶时,报警灯突然闪烁。海军陆战队某旅一级军士长杨玉柱循声而去,借助智能检测终端,不到3分钟就排除了故障。
“老杨保养的装甲车,大家都放心。”阅兵中,杨玉柱是随车保障的维修技师。本次阅兵,是他第四次担负受阅保障工作。
“对我来说,阅兵场就是练兵场。练强维修技能、练好打赢本领,我们责无旁贷!”杨玉柱说。
刚入伍时,杨玉柱第一次接触到的“铁疙瘩”,是某型水陆坦克。跟着师傅钻进满是油污的底盘,在昏黄的灯光中,靠一把扳手、一把榔头敲打修理,“老装备的故障都在明面上,靠眼睛看、耳朵听就能定位”。
2009年,杨玉柱保障新型两栖步战车受阅。训练时,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故障代码,这个曾经闭眼都能拆装变速箱的“铁甲神医”,在驾驶舱里急出满头大汗。为此,他“啃”下厚厚一摞说明书,在训练场烈日下钻研电子系统,最终摸透了装备性能和维修要点。
“至今难忘国庆70周年阅兵,我在某型两栖突击车内,紧盯数据屏上的参数。当战车驶过天安门,我激动得泪湿眼眶。在‘看不见’的地方,我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杨玉柱说,发动机的轰鸣与内心的兴奋交织,装备顺利完成受阅任务,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为了保证胜利完成阅兵,他创新技术手段,利用激光定位仪、红外传感器等精准测速定位,确保车距安全。“杨班长对装备性能的要求、对新技术的钻研和对维修工作的执着,让方队官兵心中充满安全感。”战友曹帅说。
钢铁洪流,奔涌向前。入伍26年,杨玉柱始终奋斗在装备维修一线,“装备的‘腿脚’延伸到哪里,保障人员的战场就铺到哪里”。海军陆战队遂行任务多样,能力要求多元。从水际滩头到远海大洋,从平面登陆到立体运用,从两栖攻坚到跨域合成,杨玉柱一路见证海军陆战队的变化发展。
新时代,人民海军不断加快装备建设和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稳步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目标逐梦远航。
▲2023年郧阳区人武部、郧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荣立二等功的杨玉柱家庭送喜报、授牌匾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