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的襄阳“两河”实践 | 堰河村:对标先进再出发 天天都有新变化

时间:2025-08-04 20:43 来源:汉水襄阳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作为全省“两山”转化示范地,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

7133969b63a3b7fc13f9dd97268eb7d2

挖掘机轰鸣破土,运输车来回穿行,干部群众铆足一股劲,争分夺秒赶工期。7月31日上午9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火辣辣的。记者驱车来到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只见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头戴草帽,带领15位村民对一组和二组“小三园”环境进行再整治,继续提档升级。

cbd1554ae1b118daf9ee682bb0cb2558

“堰河村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人气越来越旺,更不能放松日常维护。”闵洪艳拍拍裤腿上的尘土说,“要推动乡村大发展,就得拿出‘日日新’的拼搏精神,党员干部率先干,家家户户比着干,才能越干越起劲、越干越有成就感。”

据初步统计,因为自己动手,很少出钱请人,光人工费,一年下来村里就能省下1万多元。

89438b08503cf43d906a3546dd1f911c

昔日的堰河村,曾是“见山山秃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穷山村。如今,这里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人均存款超10万元,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

早在2003年,当垃圾分类对许多地方来说还是新鲜事时,堰河村就在全省率先“吃螃蟹”。村干部带头清理房前屋后,组织党员逐户上门,在全村范围内清运100余车50多吨腐烂垃圾,啃下了环境整治的“硬骨头”。

c8f9b445d0670c2039093e9c14a4ccac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老百姓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闵洪艳说,今年以来,堰河村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干兴村的氛围愈发浓厚。为解决“急难愁盼”,党员干部深入茶垄、院落,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精准对接需求,把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

5ba1cfcfbd37c1fffeb8ac2df29a48bf

投资1.77亿元的堰河水库开始闭闸蓄水,堰河水厂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已铺设入户管道7000余米,400余户1800人将喝上自来水;新修茶园作业道2公里,改造老茶园300亩,整治河道并修建堰河滚水坝,夯实产业根基;新装路灯80余盏,美化庭院200余户,提升宜居品质;全新开放的民俗园三期迈入智能家居时代;新采购的4辆旅游观光车已经就位,正在培训驾驶人员,还有1台商务中巴车,专门用于接送游客……

6baa5abd4f6a1ed8c1b1e874fab88d49

“我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桩桩件件大小事,老百姓都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闵洪艳翻开项目记录本,一组数据格外醒目:上半年,堰河村已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接下来,计划再投2000余万元,建设“堰河香”农副产品深加工厂,开发堰河水上游乐项目,打造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等,预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左右。

f65255aa56b4b3a7502912774eb1718c

作为全省“两山”转化示范地,堰河村的发展备受关注。在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四项行动”中,谷城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堰河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细化举措,落实责任,努力把堰河村打造成共同富裕先行区、乡村治理示范区,争当全国乡村振兴样板。

对标浙江余村,完善堰河村发展规划,实施百日山及周边生态修复和盐池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数字景区建设,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培育清吧、主题餐厅等消费新场景。

a9239c270be19501888f7ef9bb847f68

实施农产品安全等级与规格认证,擦亮“堰河香”品牌;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力争2027年经营收入突破600万元;与余村一起成立“共富联盟”,探索联农带农发展新路径。目前,堰河村的高香茶、腊蹄子、灰鸡蛋等土特产已经快递到余村,在“共富超市”2号专柜展示销售。

c03a0d664a9f4fc3e222c32cf203cb3e

不断丰富和深化村党委、村委会、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村党委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三会治事”以及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三联共建”相关工作机制,讲好堰河人二十年如一日践行“两山”理念的励志故事。

cded29e9f21a53d0398901ff601c2e1d

“我们堰河人民是‘两山’理念的受益者,今年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为此,我们更要以不停歇、不回头、不走误区、不留包袱的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更加美好的蓝图进发。”闵洪艳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李晓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