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潮涌处 法脉贯古今——襄阳从隆中智慧到“八五”普法的千年对话

时间:2025-07-17 17:47 来源:汉水襄阳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随着《以法之名》的热播,全民对法治的关注度持续攀升。而在襄阳这座千年古城,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法治对话早已精彩上演。从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提出‘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的治世理念,到如今“八五”普法中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接受率超九成的亮眼成绩,襄阳始终坚守着法治的初心,让法治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在2021年启动的 “八五” 普法周期中,襄阳市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将历史的智慧与现代的实践相结合,铸就了独具特色的普法新格局,成为《以法之名》所倡导的法治精神在现实中的生动写照。

fa673f5ac2da0a9bac3e147ce6ed941f_83de63c7a6af9b3158b28ba575d9efd7

治世之道的当代践行:关键少数的法治引领

“夫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便宜十六策·举措》中的这句箴言,揭示了选贤任能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在当代襄阳,这一理念转化为对领导干部这一 “关键少数” 的严格要求,成为推动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的 “定盘星”。

image

市委常委会带头学法1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落实季度学法制度,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任前法律考试285人次、宪法宣誓132人次,法检两院自行组织宪法宣誓217人次,全市各部门学法已成为常态。一系列扎实举措背后,是襄阳将法治素养作为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的坚定决心。

全省率先出台《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细化7类共性清单,为领导干部划出了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边界。市委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联合武汉大学举办党内法规工作培训班,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展专题辅导;市委党校共开设《民法典》教育、宪法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课程23门,共培训学员1.9万余人。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体系,让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领导干部决策施政的根本遵循。

7632d9f910785fd72d500477c8600391_8736eb5d377a1464c0ff1b8c0ea1f1c4

市人大常委会不仅组织任前法律考试和宪法宣誓,还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从顶层设计上巩固普法成果。市政协充分发挥民主协商优势,将征集民意与普法宣传同步推进。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被司法部表彰为 “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保康县委办公室、襄州区黄龙镇人民政府也获此殊荣,3名个人获评 “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这些荣誉,是对襄阳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成效的最佳印证,也彰显了襄阳在法治建设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7d852cdfe028ac2b15fb05fa75d04f6a_0a5583e7ab6f07372e00a2862338f690

从诸葛亮强调的 “举贤任能” 到如今的 “关键少数” 引领,襄阳的法治建设始终抓住了治理的核心环节。当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成为自觉行动,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便会日益浓厚,这正是对隆中治世智慧的最好传承。

教化初心的现代延伸:精准普法的民生温度

《中庸》有云“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这句古语所蕴含的教化广被之意,恰与古代襄阳重视民众教化的传统相契合,而昭明台作为当地文化地标,正是这种教化传承的见证。如今,这种教化初心在襄阳的精准普法实践中焕发新生,转化为对不同群体需求的细致回应,让法律知识带着温度走进千家万户。

4229cac51a379de5d66931f71a4aea2b_c574393b4b22dfda268f23e019f00791

在宜城市实验小学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 “模拟法庭” 正在进行。孩子们身着小法官制服,按照法定程序审理着一起基于《民法典》改编的案例。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具体,是襄阳针对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的缩影。全市聘任法治副校长832名,实现中小学全覆盖,通过专题讲座、法治情景剧等形式,累计举办法治宣教活动4万余场次,帮助青少年扣好法治教育 “第一粒扣子”。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设立“希望家园”点1563个、招募爱心妈妈4193人,帮助4.1万名留守儿童在关爱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社区的 “养老反诈” 课堂上,《讲法说理》节目主持人结合真实案例,向老人们讲解常见诈骗手段,全市系列活动覆盖15万老年人,为他们筑起法律 “防护网”。

image

全市10个法律援助中心开辟老弱病残、农民工、军人军属绿色通道,实行经济困难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8000余件。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让法律援助真正走到群众身边。1.5万名 “法律明白人” 深入 96.64%的村组,在法治宣传、矛盾调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基层治理的 “生力军”。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襄阳开展 “律商互联 法治同行”“万所联万会” 等活动,70家律师事务所担任1300余家企业法律顾问,与129家商会建立合作机制。律师 “法治体检团” 为 1000余家企业排查法律风险,化解涉企纠纷8000余起;依托自贸片区公共法律服务港,开展“大走访”“大培训”“大体检”“大服务”“大优化”进园区进企业五大行动,为784家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1.2万余次,法律成为企业发展的 “护航者”。

725f2f3299b4be035e6188226bb35c55_ef1dfd1a9165510cffca312242240cb7

“民法典宣传月” 活动开展1.4万余场次,每年80万群众参与其中;“宪法宣传周” 期间,30万条宪法宣传短信发送到市民手机,汉江沿岸的 “法治灯光秀” 点亮城市夜空;12348法律服务热线解答咨询9.5万余人次,“中国法律服务网” 在线解答 8万余件…… 多样化的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触手可及,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接受率达90%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昭明台的教化初心到如今的精准普法,襄阳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当法律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当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法治便会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守护意象的时代拓展:法治阵地的深耕厚植

“城池之固,金汤之险,不如民心所向”,这句流传已久的古语,深刻揭示了人心向背对于城市安全的重要性,而襄阳作为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城,其兴衰变迁也印证了这一道理。在当代襄阳,这种守护意象已从物理的护城河延伸到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用法治精神凝聚民心,构筑起更加坚固的 “思想防线”。

6cd7ec3745c88144b3ddeec3e524f43c_320a4c13703e25a3a5aef602ecec9947

全市17个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标杆,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宋玉社区、谷城县城关镇老君山村等获此殊荣,另有9个村(社区)获评“全省法治建设示范村(社区)”,通过多年的创新探索和创建实践,我市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法治乡村建设经验。走进这些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墙、普法宣传栏、法律书屋等设施一应俱全,法治理念融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形成了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的良好氛围。

枣阳市禁毒教育基地、老河口市引丹渠法治教育基地、老河口市法治文化广场等省级示范点,年接待群众超10万人次。这些阵地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融为一体,通过VR体验、互动答题、案例讲解等形式,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治力量。

18d0607d358618b713d809c77ba16407_8f22db53f11d61cf0324a98a6a04970d

襄阳打造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普法格局。“襄阳普法” 抖音直播间提供 “一对一” 咨询,全方位、立体化的普法矩阵让法治之声传遍城乡。每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诸葛亮广场成为法治宣传的核心场域。市直93家单位与部分区直单位的普法志愿者现场为群众解惑。

“红色文艺轻骑兵” 开展活动 1万余场,将普法曲艺、小戏送到田间地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0万余场,加映法治短片深受群众欢迎;市纪委监委制作的《人生抉择》等5部微电影在中纪委网站刊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这些丰富多样的普法形式,让群众在文化享受中接受法治教育,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从 “华夏第一城池” 的守护到法治阵地的深耕,襄阳的法治建设不断拓展着守护的内涵。当法治文化阵地遍布城乡,当法治精神融入市民生活,这座古城便拥有了最坚实的安全屏障,这是对 “民心所向” 最好的诠释。

古今智慧的交响共鸣:法治襄阳的未来展望

2025年 “八五” 普法收官在即,但襄阳的法治建设始终在路上。这座古城将法治视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历史智慧为基、以创新实践为笔,持续书写法治建设新篇章。

13901528579d12224240f93114d12f58_3cf83597bd4f775764c367e3df433b09

回望 “八五” 普法征程,襄阳硕果累累:成功跻身 “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省级验收中位居全省榜首;18家单位和个人荣获 “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 称号;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接受率已逾九成,全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这些成绩,既是对历史治世智慧的当代诠释,更是迈向未来的坚实起点。

展望前路:襄阳锚定三大方向深耕细作

文化赋能普法创新:将三国文化、红色基因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打造 “诸葛亮法治讲堂”“古城法治文旅路线” 等特色品牌,让千年文脉滋养法治精神。

精准回应民生需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开展案例式、点单式普法;针对征地拆迁、社保医疗等民生热点,用法律解读回应群众关切,让依法办事成为社会共识。

凝聚普法合力:压实 “谁执法谁普法” 责任,推动部门协同从 “独唱” 变 “合唱”;升级新媒体普法矩阵,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538627646c8de5b0be9808d1fdb902dd_7e6764aaec48d43909293525523abf89

在重点群体普法上持续发力:紧抓领导干部 “关键少数”,完善中心组学法、述法制度;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动态优化法治副校长机制;强化弱势群体法治帮扶,提升依法维权能力。

6c360f9d814f2a7f20de54342f04345e_3440fc9a304101baeae71c3a872c81cd

从诸葛亮的治世智慧到新时代的普法实践,襄阳始终以法治为脉贯通古今。站在新起点,这座古城正以 “功成不必在我” 的定力和 “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续写新时代 “法治隆中对”,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基石,为全国普法工作贡献更多可复制的 “襄阳经验”。

编辑:姜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